什么是高职提前招生?不用参加高考就能读?最全攻略来了!
高职提前招生是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规定的四种选拔模式之一,自2016年起全面推行。
普通高中学生以高中学考成绩为基本依据,中职学生以全省统一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试成绩为基本依据,高校对考生文化素质和职业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录取实行一档多投、双向互动选择,在高考前提前录取。
如考生被高职提前招生录取,则无需参加统一高考(或单独考试招生)。
未被录取的考生还可以继续参加普通高考或高职单独考试实现升学途径。
高职提前招生的招生院校都是高职院校,也就是我们说的专科,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
2021年,高职提前招生的招生院校共有46所,名单如下:

各院校的招生专业会区分普高生和中职生,普高生报名条件一般为:
② 符合当年浙江省高考报考条件,并已办理报名手续;
④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⑤ 符合拟报考学校自主设置的报考要求,具体要对照院校招生章程。
每位考生可报考不超过5所高职提前招生试点院校,同一考生可被多所高校或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类)拟录取和备录取。由考生最终选择确认1所录取高校,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考试招生。
① 高考成绩在一段靠后考生、二段考生。因为招生院校都为专科,上述考生通过统招也进不了本科,所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② 专业认知度高、有明确专业意向且专业潜能优秀的考生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将来也有专升本机会!
高校公布招生招生章程后,考生可以在各高校招生官网进行报名。报名资料如下:
①《高职提前招生报名表》,加盖高中教务处公章,并考生本人签名
③《普通高校招生报名证》
④《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信息表》,加盖考生所在高中学校公章
各个院校报名条件会有所不同,具体以招生章程内容为主。
注意!报名结束后,学校会根据当年报名人员情况,确定参加面试人员名单。
面试采取个人面试或集体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其中一种形式,分个人陈述和回答问题两个环节。
测评内容:主要测试考生的素质特长、考核考生的职业适应性和专业学习的相关能力。
普高生以高中学考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含素质特长项、中学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按一定办法折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拟录取:按照院校录取规则,该考生在计划1:1范围之内,如果考生选择将其作为本人录取结果,院校将予以正式录取;如果考生放弃该拟录取资格,院校将从备录取考生中按顺序号择优递补。
备录取:按照院校录取规则,该考生在计划1:1范围之外,在有拟录取考生放弃的情况下,院校将按照顺序号择优将备录取考生递补为拟录取。如果拟录取考生无放弃,或放弃的人数较少,则备录取考生可能无法递补为拟录取考生。
未录取:表示按院校录取规则,考生无法被其所报考的某所院校(专业)录取。
第一步:高校按事先公布的录取规则及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备录取(含顺序号)”和“未录取”考生名单,考生可同时被多所院校或同一所院校不同专业拟录取和备录取。
第二步:考生选择。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登陆服务平台查询本人所报考各院校录取情况。被拟录取的考生,可选定其中1所院校作为录取结果。
第三步:正式录取。考生被选定的学校正式录取后,其他学校拟录取和备录取资格随之失效。
院校的缺额计划再按上述三步流程,根据备录取顺序递补。备录取考生根据录取进程、待转为拟录取后再登录服务平台选定录取学校。
普通高中考生重点考核职业适应性,中职考生重点考核文化素质。
高校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在综合测评中设置素质特长项单独考察,并赋予一定的分值。
大部分高校对普高考生综合测评以面试为主。高职提前招生面试大部分是以半结构化面试为主,即一般有5-7考官对考生逐个进行面试。面试问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潜能,问题包罗万象。
一是要较全面了解自己所报考的学校与专业情况,并有一定的了解。
二是要注意面试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③回答问题时,把握重点,简洁明了,条理清楚,有理有据,保持自信;
对意向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例如办学地点、办学层次和类型、招生计划、学费标准、招办电话等基础信息,进行提前了解,为后续选择报考院校做好准备。
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规则,包括对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第的要求/折算、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等,详细分析后,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优势的院校和专业。
知道报考流程及相关重要时间点,例如报名时间、现场确认时间、综合素质测试时间、录取确认时间等。
综合测评形式多样,一般有笔试、面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普通高中考生重点考核职业适应性,中职考生重点考核文化素质,针对不同高校的综合测评细则,考生须认真研读。面试内容一般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潜能、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和仪表仪态等多个方面,建议报考时,应对自己报考的高校和专业有较充分的了解。